一列复兴号在华北平原飞驰,车顶突然翻开,寒光闪闪的洲际导弹缓缓升起——这不是国产科幻片,而是西方媒体笔下中国“末日列车”的标准出场画面。
滤镜下的“末日导弹车”
英国《太阳报》近日抛出一则“重磅新闻”:中国正在秘密研发“高铁版东风-41导弹系统”,将核导弹藏身于疾驰的复兴号中。
美国智库也是迅速跟进,煞有介事地分析。
说中国有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,说这套“坐火车的东风”可以直接成为中国“最完美的核掩护”——3.5万公里轨道、4.5万列动车,导弹往车厢一塞,半小时横穿数百里,指不定那一台车就悄么声的把核弹扔出去了。
据说这套“最原始”的“隐身术”哪怕是最高级的卫星追踪,也难以捕获确切的发射信息。
展开剩余89%说实话,这一套“幽灵导弹”方案说的有鼻子有眼的,而且十分贴合“老外眼里的中国”。
“由血汗工厂打造出来的钢铁长城,永不停息的列车上挂载着随时准备发射的核弹头。”
“由血汗工厂打造出来的钢铁长城,永不停息的列车上挂载着随时准备发射的核弹头。”
老外总是把中国塑造成一台毫无感情的“战争机器”,刻板印象可以说是相当严重了。
然而这出戏码其实是西方媒体的“炒冷饭”。
早在2015年,美国《华盛顿自由灯塔报》就曾援引“情报官员”消息,称监测到中国在西部铁路进行东风-41试射。
此后每当中国高铁技术取得突破,类似的炒作就会准时上演。
2017年“复兴号”投入运营时,《国家利益》杂志翻炒“导弹高铁论”;2024年CR450动车组刷新速度纪录,外媒又惊呼“中国核部署能力再增强”。
十年间的技术迭代,炒作的套路却一成不变。
说实话,把几颗导弹藏在全国的高铁上,然后满世界的乱跑,就为了吓唬吓唬人。
在热爱和平的中国看来,不停炒作这种方案的人多少是有点“吃的太饱了”。
是不是真的具有“威慑力”我们先放在一边,单从工程角度看“导弹高铁”,简直是一场灾难级的“瞎咧咧”。
东风-41的物理特性与高铁的设计逻辑并不相通。
就好像你非要把“火神加特林”装在摩托车车把上一样,还非得要边骑车边“突突突”。
就是这么抽象的结合,却让无数外国人深信不疑。
坐高铁不让带“导弹”,是有原因的
首先,重量这道坎就无法跨越。
一枚东风-41洲际导弹的自重大概在60吨左右,长度21米,更何况想要发射必须携带发射装置,直接就突破了百吨。
而高铁为什么叫高铁,它就是为了“又快又稳”才诞生的。
为追求时速350公里,高铁的车体必须做到极致轻量化。
可能设计师都没想过,会有人要求用高铁拉100吨的导弹系统,对设计师来说,就挺不礼貌的。
其二,发射时的毁灭性冲击更是致命问题。
导弹点火瞬间产生的后坐力与高温喷射流,足以让精密的高铁轨道变形扭曲。
洲际导弹升空那一下,推力能顶得上几台火箭发动机,而高铁是连在一起的列车。
真要在行驶中竖起发射,那股反作用力能直接把整列火车掀翻。
而且要是能在行进中发射,还能达到西方说的“百发百中”的效果,那它就应该改名叫“燕双鹰导弹”才对。
最后,铁路网本身的军事性在战争中时及其脆弱的。
列车虽然在移动,但是轨道是死的,所谓的导弹车可能跑不了多远,就得遇到一次“断轨”,
甚至于“导弹车”如果暴露位置,一整条线路都会遭到饱和打击。
在如今高科技发达的今天,这种战术说实话实在是有点过于“原始”了。
一碗来自上个世纪的冷饭
其实“导弹列车”是曾经苏联的概念。
冷战时期,苏联和美国军备竞赛,一度有过“核威胁”的风波,而这一套SS-24“手术刀”铁路导弹系统,就是苏联用来对付美国的“大招”。
当时这一套“幽灵列车”,的确达到了威胁的作用。
这些列车装载着核弹头,在苏联庞大的铁路网上神出鬼没,而80年代的北约情报机构,对这种战术根本无从下手。
但是“幽灵列车”的问题也相当显著,想要拉动这么沉重的导弹,就必须需要配备更多的机车车头,为了防止导弹在半路被拦截,还需要配备特制的装甲车厢。
就搞得这台“幽灵列车”每次亮相,都像是游戏里的大BOSS登场一样,既华丽,还唬人, 代价是 特别特别特别贵。
说实话,苏联就是再财大气粗,也会心疼。
而且要知道,每一次战争开始的时候,最先被摧毁的就是铁路和交通系统,铁路只要断了,从后方支援来的兵力、物资,就都无法用最快的速度支援到前线。
而且战争中,想要维修铁路,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所以让“幽灵列车”失去机动性,只不过是战术初期“顺手”的事。
攒了半天的“王炸”能让人家一个“对5”破了,就挺匪夷所思的。
苏联最终认赔离场,而这款“幽灵列车”,也最终在1993年悄悄退役了。
而且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,现如今的卫星技术早就超过了冷战时期,天上的卫星监测不只是能看轨道,红外信号、电磁辐射都能抓。
真把导弹藏高铁里,就等于带着个大信号源在跑。
想不被发现都难。
不过这事都过了这么多年了,西方为啥还是对“幽灵列车”如此痴迷?
“工业克苏鲁”的威慑力
其实这背后无非就是两个字“害怕”。
近些年来,中国的力量发展的有些过于迅速了。
上个世纪的中国,技术上的落后受到过不少的嘲讽。
陆炮上舰、面对F22的“八换一”战术,这些落后的历史确实带着屈辱。
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别的国家无法想象的。
十几年,几十年,中国卯着劲的在发展自身的实力。
从经济建设到城市建设,中国的农村也逐渐变成了繁华的高楼大厦;从曾经的“陆炮上舰”到如今的“舰炮上陆”,我们也逐渐治好了“火力不足恐惧症”;从“疑似六代机现身”到福建舰试水,中国也逐渐宣布了在天空和海洋的绝对实力。
不到一百年,整个国家变了一个样子,甚至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觉得中国还住在蔽塞的“小山村”里。
而看到中国如今发展的国家,无不感到害怕。
甚至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,全面的工业分类、强大的生产力,加上不可控制的技术发展速度,真就应了西方给中国的称号——“工业克苏鲁”。
这种进步,是哪怕看一眼都会觉得“匪夷所思”。
在西方人的想象中,只有热爱战争的国家才会有这么快速的发展,而且不可避免的回忆起了冷战期间来自苏联的威胁。
只不过现如今的中国似乎比苏联还要可怕许多。
中国当然是热爱和平的国家,可在一些别的国家看来,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却正在不可避免的被“中国的强大”打破平衡。
眼睁睁看着自己身边有一个“庞然大物”迅速崛起。
恐惧,是正常的。
只不过他们所担心的复兴号,只不过是科技发展后,一种更便民的交通工具而已。
中国不屑于用这些手段去威胁别的国家,更何况是这种不切实际且落后的“战术”。
相比于去钻研导弹如何放到火车上。
中国还是更在意如何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安宁。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重庆市配资客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