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拆迁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发财”。一夜之间房子没了,换来了厚厚一沓现金或者几套新房,听起来确实很美。但等真轮到自己头上,摆在面前的选择往往不是那么容易:到底是要钱划算,还是要房更值?
很多人一开始是冲着“多给点”去谈,结果签完字后才发现,自己选的方式,几年下来竟然是最吃亏的那个。为啥?听听那些经历过的人怎么说,再对照下自己的情况,或许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一笔现金到手,看似自由,实则“花得飞快”
有些人觉得,拿一笔现金最省事,房子一拆,钱立马打卡,想怎么用都自由。有的去买现房,有的直接用来创业,或者拿去还债、旅游、换车,一时之间生活确实滋润不少。
问题在于,大多数人并没有规划这笔钱的能力。拿到后高兴是高兴了,可不到两年,钱就花得差不多了。再想换房子,发现房价涨得飞快,手里那点补偿款,根本不够买回一套原来那种位置的房。
更别说有人想靠这笔钱“做买卖”,结果投入之后亏了个底朝天。拆迁款一分钱不剩,回头再想起当初能要两套房,真的是悔不当初。
安置房到手,不一定差,但要看地段和配套
也有人觉得,要房最踏实,虽然等得久点,但房子在手心就安稳,不怕贬值。特别是补偿按面积算的,有的人能换到比原来还大的房子,甚至是两套、三套,这听起来当然有诱惑力。
但问题也不小。第一,安置房位置往往偏远。市中心的地寸土寸金,哪能腾地方给你重建?大多数人拿到的房子,可能在城郊、开发新区,要配套没配套,要交通没交通。
第二,房子等得太久。合同上写两年交付,有时候一拖就是三五年,甚至“烂尾”也不是没可能。这期间你还得租房住,搬来搬去不说,钱也哗哗往外流。
再就是质量问题。有的安置房做得很一般,墙面开裂、水管渗漏,入住之后毛病不断。而且就算是产权清晰,未来转手也比较难出手,因为不少人一听“安置房”就打退堂鼓。
选错方式的典型,是对未来判断失误
说到底,不管是要钱还是要房,选错的根本原因,还是没搞清楚自己的需求,也没对未来形势有个判断。有些人觉得钱在手里才是自己的,却忽略了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。几年后发现,那笔“钱”贬值了,但房子却翻了几番。
也有人一味追求面积,觉得房子越多越好,却没意识到持有房产也有压力——物业费、维修、出租难,这些都可能成为负担。特别是在房产逐渐走向“存量为主”的时代,一些地段差、租不出去、卖不掉的房子,反而成了“负资产”。
还有些家庭,本身就不是很稳定。老人、孩子、夫妻各自诉求不同,结果补偿款一分家,就搞得鸡飞狗跳,亲情也没了,钱也打水漂。
真正的“聪明人”,是这么选的
身边就有个老邻居,拆迁时别人都说他傻,补偿款给三百多万,他只拿一套房,剩下的钱都不要,直接签了协议。别人笑他亏,他说:“房子我自己住,位置我选的好。那些钱,我不要现在的,我等将来出租值钱的时候再看。”
五年过去,他住的那套房子正好在新建商业圈旁边,地铁也开通了。对比当时拿三百万的人,现在早就把钱花光了,房子也没落下。结果谁更划算,一目了然。
真正的内行人,都不是一根筋。他们会根据地段、房价走势、家庭需求、未来打算去权衡利弊。有的干脆一套房都不要,拿钱全款买核心区小户型出租;有的则换了两套安置房,一套自住一套出租,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。
拆迁听起来是机会,但背后考验的是判断力、规划能力,还有一点点运气。如果你也面临这个选择,不妨放慢脚步,多听几个有经验的人怎么说,不要一听金额就激动,也别一味迷信房产保值。
看得越远,赚得越稳。
配资客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